《食品检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CourseOverview)
课程名称:食品检验技术
Course: Technology of Food Analysis
课程编号: 0081800032 适用学生: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Course Number:0081800032 Designed for: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学分:1 学时: 18 独立设课:否 理论课详见理论分册
Credit: 1 Class hour: 18 Independent course:no more information see speculative knowledge
预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Preparatory Courses: Biochemistry、Biochemistry experiment, analytical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
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
食品检验技术实验内容包括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及食品中一些营养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的定性、定量检验技术。
The part of lab isdesigned to acquaint the student with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n the measurement of some special components and residual drugs in food products.
三、实验项目一览表(Experiment project schedule)
| 序号 No. | 实验名称 Name | 每组人数 Members of each group | 实验 时数 Hours | 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 Course Type Verifying/Synthetic/Designing | 必做∕选做 Required Course /Elective Course | 
| 1 | 食品中水分及灰分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food water and ash content | 3 | 4 | 验证 Verifying | 必做 Required Course | 
| 2 |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food protein content | 3 | 6 | 验证 Verifying | 必做 Required Course | 
| 3 | 食品脂肪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food lipid content | 3 | 4 | 验证 Verifying | 必做 Required Course | 
| 4 | 食品中Vc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food Vc content | 3 | 4 | 验证 Verifying | 必做 Required Course |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Recommende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ference Books)
1.推荐教材
《食品检测技术》,朱克永编,科学出版社,2007
Recommended Teaching Materials:
2.参考书目
《食品分析技术》,张意静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食品检验与分析》,黄伟坤等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标准理化部分,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Reference Books:
五、考核与评价方式(Course Evaluation)
考核与评价方式:考查,详见理论课分册;考核方式根据实验操作情况与实验报告内容进行。
Course Evaluation: Evaluation
Course Evaluation: Evaluation
六、场地、设备与器材(Site, equipment and consumable materials)
场地:12-106
所用设备与器材:
电炉、灰化炉、精密天平、坩锅、坩锅钳、凯氏烧瓶、容量瓶、锥形瓶、酸式滴定管、消化炉、蒸馏仪、精密天平、自动搅拌器、移液枪、移液管、皮管、铁架台、铁夹、试管夹、索氏提取器、恒温水浴锅、干燥器、万能夹、干燥箱、电吹风、剪刀、滴定架、通风橱、蒸发皿、凯氏定氮仪、回流装置、碱式滴定管、研钵、棉线、脱脂棉、纱布、培养皿、烧杯、试剂瓶、旋转蒸发仪、恒流泵、橡皮塞、洗耳球等。
Equipment and consumable materials
electric cooker,calcination furnace, alytical balance, electric-heated thermostatic water bath, scissors, Kjeldahl flask, volumetric flask, conical beaker, acid burette, muffle, Glass distiller, stirring apparatus, refrigeratory, vacuum-drying oven, precision bala, nce, rotary evaporator, stink cupboard, etc.
撰写人:杨莉审定人:
《食品检验技术》课程实验项目1
食品中水分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食品中水分和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内容
食品中水分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三、实验原理
食品水分含量测定:食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烘箱中的分压,使食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从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根据样品在蒸发前后的失重在计算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食品灰分含量测定:把一定量的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电炉内灼烧,使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以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及水等形式逸出,而无机物质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重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佛手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用清水洗净佛手,用干净纱布擦拭干净。
称取样品2 g,置于已干燥、冷却并称至恒重的坩锅中,移入95-105 ℃常压烘箱中,开盖烘干3小时后取出,加盖置干燥内冷却0.5小时后称重。再烘1小时左右,又冷却0.5小时后称重。重复此操作,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 mg即算恒重。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水分(%)=
水分(%)=
式中m1 ---------- 干燥前样品+称量瓶质量,g
m2 ---------- 干燥后样品+称量瓶质量,g
m3 ---------- 称量瓶质量,g
2、佛手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精确称取已充分干燥的佛手,精确至0.01g,置于已知恒重的瓷坩埚内,放在电炉上,瓷坩埚盖斜放,让佛手小心缓慢炭化,在炭化过程中应先在较低温度下灼烧至无烟,然后升高温度灼烧至试料呈灰白色,再放入灰化炉内,于600 ℃灼烧3 h,烘至白灰状即可。冷却后称重,计算灰分含量。。
五、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要求:(1)实验中高温操作较多,注意安全,防止烫伤事故发生;(2)水分测定中,佛手含有少量精油,在干燥过程中易挥发;但其含量较少,在本次实验中忽略不计;(3)灰分并不能准确表示食品中原来无机成分的总量,从这点出发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之为粗灰分。
实验报告及考核评价要求:能正确、详尽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正确客观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尤其是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场地、设备与器材
实验场地:待定
实验设备与器材:电炉、灰化炉、精密天平、剪刀、坩锅、坩锅钳、蒸发皿等
《食品检验技术》课程实验项目2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凯氏定氮仪。
二、实验内容
凯氏定氮法测定牛奶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原理
消化:样品中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起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胺基氨与过量的硫酸结合生成硫酸胺留在溶液中,其主要反应式为:
2 NH2(CH)2COOH +13 H2SO4 = (NH4)2SO4 + 6 CO2 + 12 SO2 + 16 H2O
另外,催化剂硫酸铜在有机物全部消化后,溶液显清澈透明的蓝绿色,可用它来指示消化终点。此外,硫酸铜还可用做下一步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有助于有机物消化,同时可以消除消化过程中的气泡现象。
蒸馏:消化终了后所有蛋白质的氨态氮都转化成铵盐形式,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蒸馏,将释放出来的氨用硼酸溶液吸收,生成四硼酸氢铵.其反应式为: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NH3+4H3BO3 =(NH4)2B4O7+5H2O
滴定:用盐酸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产生的四硼酸氢铵,根据消耗盐酸溶液的量计算样品含氮量,然后换算成蛋白质含量。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样品消化:准确称取牛奶1 ml,小心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勿粘附在瓶壁上)。加入0.2 g硫酸铜、0.3 g硫酸钾及10 ml浓硫酸,小心摇匀后,于瓶口置一小漏斗,瓶颈45°角倾斜置电炉上,在通风橱内加热消化。先以小火缓慢加热,待内容物完全炭化、泡沫消失后(泡沫过多时,可从小漏斗加入2-3滴无水乙醇),加大火力消化至溶液呈蓝绿色,继续加热0.5h,冷却至室温。消化过程中,若在消化管上部发现有黑色颗粒时,应小心地转动消化管,用消化液将它冲洗下来,以保证样品消化完全。同时消化1份空白试剂为对照。2份样品消化结束后均定容至10 ml。
2、蒸馏、吸收:
在水蒸汽发生器内装入蒸馏水至2/3体积处,加入硫酸1 ml,混合指示剂2~3滴,玻珠数粒,接通电源,使电炉加热,用产生的水蒸汽冲洗全套仪器,至馏出液不显酸碱性。
量取10ml硼酸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指示剂2滴,置于冷凝管下端,此为接收瓶。量取1 ml样品消化液由加料口注入反应室,用5ml蒸馏水冲洗加料口,再加入400g/l NaOH溶液10 ml(溶液应呈蓝褐色)。不要摇动,立即塞紧棒状玻塞,并加少量蒸馏水,以水封加料口,以防漏气。夹紧反应室下口,用直火加热开始蒸馏,当水蒸汽吹入反应室时,准确计时,反应3 min,下降接收瓶,使硼酸液面离开冷凝管口,继续蒸馏1min,用中性蒸馏水淋洗浸入硼酸部分的管外壁,移出接收瓶,滴定。
3、滴定:将接受瓶内的硼酸液用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同时做一试剂空白(除不加样品,从消化开始操作完全相同)
4、结果计算:
|  | 
式中W—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c—盐酸标准液的浓度,mol/l;
V1—空白滴定消耗标准液的体积,ml;
V2—试剂滴定消耗标准液的体积,ml;
m—样品体积,ml;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F—蛋白质系数:牛奶为6.38,一般为6.25。。
五、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要求:(1)凯氏定氮法的误差,主要因消化操作的条件而产生,因此要格外注意。(2)量取的样品倒入凯氏烧瓶时,不要将样品粘在瓶颈上,以免加入消化液后试样炭化粘在瓶颈上消化不彻底.消化过程中要逐渐升温,当低温加温至出现带有硫酸的白色气体后,才可升温使溶液沸腾,但应避免剧烈沸腾。(3)消化过程中,消化液体积不可蒸至少于原来的三分之二,更不可蒸干,若硫酸损失过多,应酌量补加硫酸。若取样量较大,如干待测样超过5克,可按每克试样5毫升的比例增加硫酸用量。
实验报告及考核评价要求:能正确、详尽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正确客观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尤其是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场地、设备与器材
实验场地:待定
实验设备与器材:凯氏烧瓶、容量瓶、锥形瓶、酸式滴定管、消化炉、蒸馏仪、精密天平、自动搅拌器、移液枪、移液管、皮管、铁架台、铁夹、电炉、试管夹、凯氏定氮仪,回流装置,碱式滴定管、通风橱等
《食品检验技术》课程实验项目3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内容
索氏提取法测定佛手脂肪的含量。
三、实验原理
索氏(soxhlet)脂肪提取器为一回馏装置,由浸提管、小烧瓶及冷凝管三者连接而成。浸提管两侧分别有虹吸管及通气管,盛有样品的滤纸斗(包)放在浸提管内。溶剂(乙醚)盛于小烧瓶中,加热后,溶剂蒸汽经通气管至冷凝管,冷凝之溶剂滴入浸提管,浸提样品。浸提管内溶剂愈积愈多,当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溶剂及溶于溶剂中的粗脂肪即经虹吸管流入小烧瓶。流入小***溶剂由于受热而气化,气体至冷凝管又冷凝而滴入浸提管内,如此反复提取回馏,即将样品中的粗脂肪提尽并带到小烧瓶中。最后,将小烧瓶中的溶剂蒸去,烘干,小烧瓶增加之重量,即样品中粗脂肪含量。
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称为粗脂肪。所谓粗脂肪,是脂肪、游离脂肪酸、蜡、磷脂、固醇及色素等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因为除脂肪处还含有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物,这种抽提法所得的脂肪为游离脂肪。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将放有滤纸和白色棉线的100-105℃烘箱内,烘至恒重,记录重量为m。
2、用分析天平称取佛手干样约2g(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用滤纸包好,并用白线捆扎好,置于表面皿中放入称量,记录重量为m1。
3、将滤纸包放入提取器的滤筒内,滤纸包高度不能超过滤筒的虹吸管,装上冷凝管和接收瓶,由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乙醚(约为接收瓶容积的2/3),45-50℃恒温水浴锅加热回馏2-4小时。(控制水浴温度,勿使乙醚沸腾过度,使乙醚物质循环一次时间约20min, 反复循环,直至提取筒内乙醚无色,不再有脂肪溶出为止。)
4、提取完毕,待乙醚完全流入小烧瓶时,取出滤纸包,用吹风机将残留乙醚吹尽(或直接在通风橱中挥发干后,放入表面皿内100-105℃烘箱中烘10 min,取出置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记录重量为m2。
5、按同法,用不包样品的滤纸包做空白测定。
6、测定脂肪后,小烧瓶需先用2%氢氧化钠酒精浸泡,再用肥皂洗净烘干保存。
7、样品粗脂肪含量计算:
<, IMG src=/edit/uploadfile/20150728213142768.png width=136 height=77 >样品中粗脂肪含量 = ×100
m :表面皿、滤纸和白线的质量 g
m1:m和干样品的质量 g
m2 : m和提取脂肪后样品的质量 g。
五、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要求:(1)进行本实验时应切实注意防火,乙醚为易燃品,切忌明火加热,同时要注意提取器各连接处是否漏气,以及冷凝管冷凝效果是否良好,以免大量乙醚蒸气外逸。(2)滤纸包必须用丝线扎好,保证样品不漏散。样品包放入浸提管后,其高度不能超过乙醚面的最高高度。(3)装入乙醚之量,应以在回馏过程中小烧瓶内有适量乙醚存在为准,如发现小烧瓶中脂肪颜色变深(似烧焦状),系溶剂太少或温度太高。
实验报告及考核评价要求:能正确、详尽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正确客观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尤其是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场地、设备与器材
实验场地:待定
实验设备与器材:索氏提取器、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干燥器、铁架台、橡皮管、万能夹、干燥箱、电吹风、通风橱、剪刀、研钵,棉线,脱脂棉,纱布,培养皿,烧杯,试剂瓶,旋转蒸发仪,恒流泵,橡皮塞,洗耳球等
《食品检验技术》课程实验项目4
食品中Vc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滴定法测定食品中Vc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内容
食品中Vc含量的测定。
三、实验原理
Vc作为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是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桔子一瓣,准确称重m,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的1%草酸-EDTA溶液避光研磨,匀浆转入50ml容量瓶,样品中再加入少量草酸-EDTA溶液研磨,收集匀浆于50ml容量瓶,定容至50ml;过滤,备用;
2、准备滴定架:滴定液为0.001N的2,6-二氯靛酚。取10ml样品液,滴定到溶液呈微红色,并保持15秒不褪色,记录消耗的2,6-二氯靛酚溶液体积V1;
3、另取10ml 1%草酸-EDTA溶液作空白对照,记录消耗的2,6-二氯靛酚溶液体积V2;
4、计算: Vc含量(mg/100g样品)=(V1-V2)×样品提取液总体积(50ml)×0.088×100/(被检样品重量m×滴定时所取样品提取液体积) (其中:0.088代表1ml 0.001N 2,6-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0.088 mg Vc。)。
五、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要求:(1)整个实验要求避光操作。
实验报告及考核评价要求:能正确、详尽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正确客观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尤其是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场地、设备与器材
实验场地:待定
实验设备与器材:精密天平、剪刀、自动搅拌器、滴定架、酸式滴定管、移液枪、橡皮塞,洗耳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