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植物识别》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常见植物识别
英文名称:Indentification of ordinary plant
课程类别:全校通识②课程编号:
学 分:2 学 时: 36 开课学期:春季
预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生物学科相关课程,在了解植物识别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校园及其邻近地区常见的资源植物种类,以满足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对常见植物识别的求知欲。通过基础知识讲解和野外植物的实地观察,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直观地感受自然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植物的多样性特征。课程介绍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多介绍一些有趣的基础知识和资源植物种类,以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对本地区常见植物种类及主要用途等方面有基本的了解,同时可借助合适的参考书查阅感兴趣的植物。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3.1常见植物识别概论
在阐明本课程目的意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植物界的主要特点、植物界的主要类群及分门别类依据、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现实意义、我国植物多样性的基本特点和本地区资源植物的基本现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等,同时交代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参考书和注意事项等。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及课堂讨论。
学时:3学时。
3.2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介绍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简史;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植物命名的基本方法;植物鉴定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主要参考书的使用方法等。其中植物分类阶层系统,检索表的使用等为本部分的教学难点。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及课堂讨论
学时:3学时。
3.3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
重点介绍被子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特征。了解裸子植物及孢子植物的形态特点。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及课堂讨论
学时:4学时。
3.4植物繁殖器官的基本结构
重点介绍被子植物花、果实、种子的结构组成及形态特点。了解裸子植物及孢子植物的相关特点。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及课堂讨论。
学时:5学时。
3.5校园常见植物识别
了解师大校园常见观赏植物、药用植物、野菜等的主要特征、典故等知识。
难点:植物科名学名及识别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主要教学方法:野外识别讲解和讨论等。
学时:9学时。
3.6 金华市区常见观赏植物识别:
了解金华市区主要公园如婺州公园、茶花公园等的常见观赏植物。难点:植物名称及识别特征的理解记忆;
主要教学方法:野外识别讲解和讨论等。
学时:3学时。
3.7 校园临近地区常见植物识别
通过对校园临近地区如尖峰山、金华北山等地的实地考察,了解本地常见植物的名称、用途及生长环境等特点。难点:植物名及识别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主要教学方法:野外识别讲解和讨论等。
学时:6学时。
3.8 复习考核 3学时
四、教学安排
教学章节 | 学时安排 |
1常见植物识别概论 | 3学时 |
2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 3学时 |
3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 | 4学时 |
4植物繁殖器官的基本结构 | 5学时 |
5校园常见植物识别 | 9学时 |
6金华市区常见观赏植物识别 | 3学时 |
7校园临近地区常见植物识别 | 6学时 |
8.复习考核 | 3学时 |
总计 | 36学时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丁炳扬,潘承文.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手册(第二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主要参考书
1.傅承新,丁炳扬.植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7
2.马炜梁,陈昌斌,李宏庆.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3.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等.植物学(第二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冯志坚,周秀佳,马炜梁,等.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5刘小阳.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7
6.丁炳扬,潘承文.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手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7.汪劲武.怎样认植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8.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1-7卷).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89-1993
9.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1983
六、考核与评价
包括植物基础知识考核和小论文等,小论文的题目可多样化,如举例说明常见植物识别和本专业学习的关系,常见植物识别小结等。
●关于上课人数特别说明:本课程野外识别的时间较多,由于野外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从实际学习效果及学生安全考虑,必须实行小班化,强烈建议最多不超过50人,否则教学效果等问题就很难保证了!如果报名的人数较多,可采取分班及增加教师人数等办法。
撰写人: 陈建华审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