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频传!快来看生科院学子师范技能有多棒!
时间: 2023-12-20  作者:   浏览次数: 10

20231217-19日,第五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2班李月获中学生物组一等奖,科学教育202班董译词获小学科学组一等奖,生物科学202班王昱茜获中学生物组二等奖。


中学生物组 一等奖



李月

指导老师:谢群



李月抽到的模拟授课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的难点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比赛展示时间有限,因此对于课程内容的取舍显得尤其重要。她选择在十分钟内精讲鲁宾与卡门探究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验,用生活俗语导入,由浅入深,带领学生站在科学家的角度重历实验探究过程。整堂课以科学史为线索,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抽丝剥茧解决问题,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学生们也在热烈的小组讨论中体会到了科学家合作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增加了对生物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组 一等奖



董译词

指导老师:汪甜、陈崇斌


董译词抽到的模拟授课题目是《声音的产生》,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声音体验馆”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在“入门室”环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使它发声,在记录表中填写操作方法和该物体发声时的特点,随后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进而形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共识,伴随分享交流,逐渐丰富对事物的认识。在“进阶室”环节,带领学生将目光转向最大的声音体验馆——大自然,让学生选择大自然中最喜爱的一种声音,并引导学生对其发声原理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实事求是的情感态度。


中学生物组 二等奖



王昱茜

指导老师:王锋青、宗宇


本次比赛中,王昱茜的模拟教学题目为《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她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求是”的态度,体验科学技术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在合作与讨论中运用概括归纳、构建模型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光反应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跨学科交流的思维,同时使学生们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最后通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据悉,本届比赛由安徽省教育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主办,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协办,安徽师范大学承办。


大赛决赛采用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其中中学组、小学组和综合组竞赛考核项目由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即席演讲、有生上课四项组成。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出一等奖76个、二等奖104个、三等奖1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