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婺江论坛”第八十一讲——中科院田志喜教授
时间: 2023-05-18  作者:   浏览次数: 18

2023年5月17日上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科院“特聘核心骨干”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田志喜研究员受邀来浙师大生命学院作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田志喜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重点对影响大豆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的网络调控系统进行解析。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Genetics、PNAS、The Plant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被聘为PLoS Genetics、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副主编。2012年度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度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年获“中国科学青年之星金奖”,201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16年获“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获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20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21年获“科学探索奖”。

  


田志喜研究员分析了我国大豆研究现状以及大豆产业对于我国的战略意义,具体介绍了他带领的团队在近10年开展的研究工作。大豆是重要的粮油饲作物,我国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长期高达80%以上,这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领域主要的“卡脖子”问题。提升我国大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推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是解决我国大豆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大豆基因组研究基础薄弱的科学瓶颈问题,构建了国产大豆“中黄13”高精度基因组序列,通过对26个具代表性大豆高质量基因组的组装和比较基因组分析,突破传统线性基因组的存储形式,在植物中首次实现了基于图形结构泛基因组的构建,为大豆功能基因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发出基于基因组、转录组等多组学数据的群体遗传分析方法,高效鉴定并功能解析多个复杂农艺性状功能基因,通过系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遗传网络构建,解析了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基础以及多性状遗传调控耦合网络,初步建立了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合作培育科豆10、科豆2号、科豆7号、科豆17、晋大88号等一系列大豆新品种。

田志喜研究员的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内容既包括大豆泛基因组学工作,又包括精细的基因功能研究;既有高度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工作,又有巨大推广应用潜力的应用研究。在提问环节,师生就大豆基因功能、大豆品种改良以及耐盐碱大豆等学术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本次报告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开阔了师生学术视野,坚定了师生科技报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