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水坑塘到鱼菜工厂 助力清水鱼产业健康发展
省科技特派员 郑善坚
浙江师范大学郑善坚是一名派驻开化何田乡的省科技特派员,五年时间,他走遍了开化大大小小的清水鱼坑塘,摸清了清水鱼养殖的关键问题和养殖痛点,带领团队开展养殖模式、清水鱼小瓜虫病的感染机制、内服促代谢中草药防控技术、多子小瓜虫核酸疫苗的研制和免疫效果研究。在多次失败后的反复试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小瓜虫病害防控的技术方案。
( 郑善坚特派员在做清水鱼相关实验)
他将他的技术思路在开化十一都清水鱼有限公司基地上实施,将原先砂石底池改为光滑池壁的圆形池,将之前仅外用消毒改成内服促代谢调控鱼体体质,将露天养殖改为封闭内循环养殖等举措,即通过物理隔离病虫感染,内服提高清水鱼的抗虫和抗病机能,实现清水鱼的健康养殖。并使开化十一都清水鱼有限公司逐渐走出了养殖困境。
科技特派员,就是帮扶困难群众,实现共富郑善坚在何田服务的5年时间里,每年必去田畈村邹承武家的清水鱼塘。这个鱼塘是其老母亲在养殖,老母亲很勤劳,每天都要割满满一车草喂鱼,结果一次割草发生了意外,导致了一条手臂断残。而之后一年的一场大水又把养殖场冲毁。在开化的第一次培训上,郑善坚看到年迈的大娘拿着病鱼一脸期待在咨询,深深感受到科技特派员帮扶的点在哪里了。以后郑善坚每次到何田都会去她的鱼塘看看,帮助指导鱼病预防,并多次免费送上渔药,在郑善坚的指导下,邹承武家的清水鱼养得特别好,也开始赚钱了。他认为,科技特派员就是要帮扶困难群众,实现共富。
(郑善坚特派员在农户家调研清水鱼养殖情况)
开展科技培训,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入驻开化后,郑善坚每年都在开化指导培训20多天以上,特别针对每年不同的鱼病情况和季节特点,开展1-2期清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培训,5年累计培训农民400余人次。另外,郑善坚根据形势变化和养殖环境,引导农民开展多品种的清水鱼养殖。2019年开始,郑善坚指导田园农场的马口鱼苗种繁育,2020年实现马口鱼繁育苗种3000多万尾,促进农民增收60万元以上。指导卫枫村的集体鱼塘开展加州鲈鱼养殖,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仅2021年他服务村庄包括何田的田畈村、禾丰村、丘畈村、柴家村、卫枫村、大溪边镇的下湾村、华埠镇溪东村、长虹乡的星河村等的养殖户,服务带动农户数量30家以上。
(开化清水鱼专家研讨会及养殖交流会)
开展鱼菜共生,实现清水鱼产业升级开化的清水鱼流水坑塘有12000多口,但基本都是露天养殖,受季节性干旱、病虫害影响较大,对水源水质造成一定的隐忧。有没有一种模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郑善坚一直在思考。他在金东区开展虾菜共生项目给他一个启示,如果把鱼菜共生项目放在开化,困扰清水鱼养殖的产业问题不就能解决了吗?说干就干,他和养殖业主多次外出考察鱼菜共生项目,并很快付诸实施。2022年10月,我省首家清水鱼鱼菜共生养殖系统终于落地,第一批鲈鱼、草鱼、马口鱼已经放养,该模式采用循环养殖,不受季节性缺水影响,养殖鱼粪可以种菜,解决了规模养殖的污水排放问题,实现了零污染。病虫害在系统内封闭环境中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相信不仅的将来,鱼菜共生项目将在清水鱼养殖产业升级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郑善坚考察清水鱼鱼菜共生养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