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杰青 | 刘俊:植物识别病菌入侵及抗性产生的机制
时间: 2023-03-31  作者:   浏览次数: 3639

对话杰青 | 刘俊:植物识别病菌入侵及抗性产生的机制

2023328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话杰青”学术讲座于七幢三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植物识别病菌入侵及抗性产生的机制”,由国家杰青、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俊教授主讲,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欧阳寿强教授主持。学院师生代表参与本次讲座。





 “植物为什么会得病”是农耕文明以来人类一致在探索和努力解答的问题。刘俊首先介绍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而每年的病害给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植物的抗病机制就极为重要。



刘俊就植物如何识别病原菌并激发自身免疫等科学问题介绍了课题组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植物模式识别受体如何激活免疫信号转导方面,发现拟南芥中凝集素受体LecRK-IX.2受体所介导的免疫响应;病原菌产生的三羟基脂肪酸可以被LORE受体识别导致LORE受体酪氨酸的磷酸化,同时激活后的LORE受体可以转移磷酸化下游的RLCKs蛋白从而激活下游的免疫反应等。在水稻中主要是LysMs受体OsCERK1介导的胞外免疫反应,包括揭示了一个稻瘟菌通过效应蛋白对OsCERK1进行了间接的 “免疫抑制”机制;以及M. oryzae侵染水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β-1,3-1,4糖苷键连接的葡聚三糖和四糖可以特异性的被OsCERK1受体所识别从而激活下游的免疫反应等。同时还介绍了胞内效应蛋白 AvrRps4参与对寄主铁元素的摄取,并发现寄主免疫蛋白激发了铁免疫现象,并且证明了稻瘟菌能影响水稻内质网的稳态等。除了以上工作,刘俊还对实验室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进行了具体介绍。



讲座交流环节,刘俊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与出席讲座的其他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师生们认真聆听,收获颇丰。





报告人简介

刘俊,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8月至200612月在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71月至20135月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博士后/项目科学家。20122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高层次引进人才,20138月回国工作。20212月以“杰出人才”引进入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曾获“中科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和“优秀百人”称号,202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高级编委(Senior editor)以及Phytopathology Research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