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生物科学专业培养计划
时间: 2021-09-14  作者:   浏览次数: 80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顺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潮流,满足浙江省教育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师德高尚、热爱教育,具备扎实生物学专业基础、先进教学理念、严谨科学思维及良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富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能自主学习、协同合作的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

 本专业对培养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的目标预期是:

1)师德高尚,热爱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时代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求真尚美、励志笃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素养完备,善于教学。具备扎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经典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完备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思维;掌握生物学教育的先进理念、规律和方法,具有高水平教学技能技巧;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中学生物学教学研究,成为学校骨干教师。

3)能力突出,以德育人。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团队协作能力,能有效开展全方位育人活动;能依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青春期身心特点,融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组织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活动。

4)精研善思,持续发展。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拥有终身学习、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和行动策略;时刻追踪并了解生物学科及教育教学的前沿发展;具备批判思维,能不断反思改进、持续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对所培养学生的毕业要求是:

 ■践行师德

1 [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1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特征及要求,深刻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知行合一。

 1-2 树立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1-3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和中学教育的法规政策,理解依法执教内涵,形成依法施教意识。

2 [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事业,立志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1热爱中学教育事业,理解并认同中学生物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与专业性。形成端正乐观的态度和正确向上的三观,拥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对生物教学充满热情。

 2-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维护学生学习发展权利。遵循知识、技能与品德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领中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

学会教学

3 [学科素养] 具备扎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与实验探究能力

3-1了解生物学科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其发展规律;理解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的逻辑关联,具备生物学核心素养,准确把握“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内涵和联系。

3-2掌握生物学学科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形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建立进化思想、生态学思想等生物学思想观念,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评价等过程,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深化对生物科学的认识,提高生物学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3-3具有严谨求实与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及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具备较强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释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审视社会性议题,传播生物学知识。

4 [教学能力] 具备基本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能力

4-1 具有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

 4-2掌握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策略,了解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熟悉中学生物教材,初步具备开设校本课程及选修课程的视野及能力,熟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生物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等系列教学实践活动。

 4-3善于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会育人

5 [班级指导] 能胜任各类班级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

 5-1 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好基本内容,掌握正确德育教育方法,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2 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律、常规要点和基本方法,了解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具有班主任工作体验,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

5-3 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能够参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

6 [综合育人] 具有综合育人的基本素养与积极体验

 6-1 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领悟生物学学科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掌握生物学学科育人的方法和途径,能够结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开展育人活动。

 6-2 理解文化育人的作用,了解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与策略,能够通过组织文化育人相关活动,引导并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科学。

 6-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具有整合学科教育、文化建设、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进行育人的积极体验,初步掌握综合育人的路径和方法。

学会发展

7 [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能力,注重专业发展规划

7-1 具有主动学习学科前沿知识、教育学新理论和新技能的能力,形成专业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7-2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分析解决中学生物学教育问题;能结合实际需求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7-3 持续关注生物学科及相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动态,了解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正确路径,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学习目标,理清发展重点,制订专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8 [沟通合作] 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

8-1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作方法,乐于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学科专业和教学实践问题;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正确认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8-2充分理解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系统掌握团队协作的技能与方法;具有团队协作活动的体验,能与中学生、家长、同事、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

 8-3 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区服务活动。

三、学制

学制4年,在校学习年限36年。

四、学分、学时分配及修读要求

课程及学分修读要求:通识课程①45学分;通识课程②4学分(至少修读文学与艺术类课程2学分),大类平台课程8学分;专业核心课程52学分(包含理论必修课程37.5学分,实验必修课程14.5学分);选修23学分(包括专业选修课程6分,教师教育课程15学分,跨专业自由选读2学分);实践必修课程32分(包含基础性实践8学分,提高性实践22 学分,创新创业与劳动实践2学分)。本专业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64学分,同时须通过本专业技能考核。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25学分,其余为选修。其中教育实践能力模块中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10学分可替换专业见习、实习学分。

课程类型

学时分配

各学期学分分配

开课

门数

最低

修读

学分

课程

实践

实验或上机

1

2

3

4

5

6

7

8

滚动

开设

通识课程①

946+8

658

228+8

60

48

16

16.5

7.5

6

0.5

0

1.5

0

1

24

45

通识课程②

7668

5289

1699

680

309

 ─

 ─

 ─

 ─

 ─

 ─

 ─

 ─

309

301

4

大类平台课程

160

128

0

32

9

8

0

0

0

0

0

0

0

0

4

8

理论必修课程

600

600

0

0

37.5

0

10

7.5

8

8

3

0

0

0

14

37.5

课程类型

学时分配

各学期学分分配

开课

门数

最低

修读

学分

课程

实践

实验或上机

1

2

3

4

5

6

7

8

滚动

开设

实验必修课程

465

0

0

465

14.5

0

4

3

3

3

1.5

0

0

 ─

12

14.5

专业选修课程

408

344

0

64

22

0

0

1

3

5

10

2

1

0

10

6

教师教育类课程

1131

1059

72

 ─

76

 ─

 ─

 ─

 ─

 ─

1

 ─

 ─

41

48

15

实践教学课程

32+37

 ─

32+37

 ─

32

2

3

1

0

0

4.5

10

10

2

11

32

个性化课程

 ─

 ─

 ─

 ─

 ─

 ─

 ─

 ─

 ─

 ─

 ─

 ─

 ─

 ─

 ─

2

小计

11410+45

8078

2031+

45

1301

548

26

33.5

20

20

16.5

20

13.5

11

353

424

164

五、课程设置与安排

(一)通识课程①

修读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课程实践

实验或上机

02100000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

54

36

17


1


0210000006

形势与政策(一)

1

4

16



16

1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开设

0210000007

形势与政策(二)

1


56




8

各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卡尔·马克思杯”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和网络平台学习等

0210000247

大学外语(一)

3

3+2

75

45

30


1


2210000001

大学体育(一)

1

2

30


30


1


0210000240

军事理论

2


36

36



1

由学生处负责开设

0210000022

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

1

3

18

18



1


0210000030

高等数学C(一)

4

5

75

75



1


02100002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1

54

36

18


2


0210000173

计算机应用B

4

3+2

85

51


34

2


0210000248

大学外语(二)

3

3+2

85

51

34


2


2210000002

大学体育(二)

1

2

34


34


2


0210000171

高等数学C(三)

4

5

80

56

24


2


021000009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一)

0.5


14+2

14

2


2


021000009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二)

0.5


9+2

9

2


3


0210000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2+1

54

36

18


3


0210000249

大学外语(三)

2

2

34

34



3


2210000003

大学体育(三)

1

2

34


34


3


02100002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3+1

72

54

18


4


2210000004

大学体育(四)

1

2

34


34


4


021000009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三)

0.5


11+2

11

2


5


021000009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四)

0.5


6+2

6

2


7


0210000200

创业教育

1

2

16

16





0210000145

计算机基础

1

2

20

10


10

1


46


946+

8

658

228+

8

60


至少修读45学分

  1. 大类平台课程

修读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

学期

课程实践

实验或上机

必修

0070400056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

1

3

16

16



1


0070300162

普通化学(一)

3

4

48

48



1


0070300165

普通化学实验(一)

1

4

32



32

1


0070400099

普通生物学(一)

3

4

48

48



1


8


144

112


32



(三)专业核心课程

修读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备  注

课程实践

实验或上机

理论必修

0070300164

普通化学B(二)

2

2

32

32



2


0070200017

大学物理D

3

3

48

48



2


0070400036

植物学

3

4

48

48



2


007400035

动物学

3

4

48

48



2


0070300129

有机化学(一)

2

2

32

32



3


0070300071

分析化学C

2

2

32

32



3


0070300145

生物化学B

3.5

4

56

56



3


0070400125

生态学

2.5

3

40

40



4


0070400025

植物生理学A

3

3

48

48



4


0070400072

微生物学B

2.5

3

40

40



4


0081800040

细胞生物学A

3

3

48

48



5


0081800045

遗传学

3

3

48

48



5


0081800006

分子生物学

2

2

32

32



5


0100100001

人体解剖生理学A

3

3

48

48



6


小    计

37.5


600

600





实验必修

0070300166

普通化学实验B(二)

1

4

32



32

2


0070400102

植物学实验

1.5

4

48



48

2


0070400103

动物学实验

1.5

4

48



48

2


0070300092

分析及有机化学实验

1.5

4

48



48

3

(1-8周有机;9-16周分析)

0081800024

生物化学实验B

1.5

4

48



48

3


0070400021

生态学实验

1

3

33



33

4


0090100002

植物生理学实验

1

4

32



32

4

2-9

0081800037

微生物学实验

1

4

32



32

4


0081800042

细胞生物学实验

1

4

32



32

5

8

0081800046

遗传学实验

1

4

32



32

5

8

0081800008

分子生物学实验B

1

4

32



32

5


0100100002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A

1.5

3

48



48

6


小    计

14.5


465



465



(四)专业选修课程

修读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

学期


备 注


课程实践

实验或上机

选修

0070400024

生物学研究法

1

2

16

16



3

1-8

0080400007

现代仪器分析

2

3

24+16

24


16

4


0071600025

生物统计学

1

2

16

16



4


0081800054

高级生物化学

2

2

32

32



5


0070400023

生物学史概论

1

2

16

16



5

1-8

0070400001

保护生物学概论

1

2

16

16



5


0070400030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1

4

32



32

5

2-9

0081800048

营养卫生学B

2

2

32

32



6


0070400152

生物安全与伦理

1

2

16

16



6


0070400022

生物信息学概论

1

2

16

16



6

1-8

0070400011

免疫学A

2

2

32

32



6


0070400165

生物工程实验

1.5

4

48

48



6


0070400167

中学生物教育测量与评价

1

2

16

16



6


0070400169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及开发

1.5

2

32

16


16

6


0070400017

神经生物学概论

1

2

16

16



7


0070400010

进化生物学概论

1

2

16

16



7


0070400009

发育生物学概论

1

2

16

16



8


小    计

22


344+64

344


64



(五)实践教学课程

课程类别

修读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设学期

备  注

基础性实践

必修

0260101145

军事技能

2

2

1


0260100047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

2

2


0260100311

植物学野外实习

1

1

2


0260100312

动物学野外实习

1

1

3


0260100068

专业见习

2

4

456

56学期

小    计

8

10



提高性实践

0260100888

名师课堂研究

2

3

357

至少12个讲座

0070400164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2

16+32

456

实验室开放

0260100076

专业实习

8

14

7

包括研习3

0070400094

毕业论文

10

10

8


小    计

22

32+27



创新创业与劳动实践

选修

科研训练项目

至少修习2学分,具体学分按照《浙江师范大学本(专)科生创新创业成果奖励办法(修订)》认定;在校期间学生至少参加32学时志愿劳动服务

创新创业教育

社团活动课程

大学生志愿者劳动服务(必选模块)

(六)教师教育类课程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备    注

讲授

课程

实践

实验或上机

教育

基本

理论

0250000114

班级经营*

1.5

2

32

32



3

 “*”号为必修课程

0250000001

教育学*

2

2

32

32



4

0250000113

特殊教育概论*

0.5

1

8

8



滚动开设

0250000119

师德养成*

1


24

8

16


23

0250000003

课程论

2

2

32

32



45

0250000004

教学论

2

2

32

32



34

0250000005

教育哲学

2

2

32

32



34

0250000053

教师职业道德

2

2

32

32



34

0250000115

师魂

1

2

16

16



34

0250000009

教师专业成长理论

2

2

32

32



56

0250000070

教育政策与法规

1

2

16

16



45

025000001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2

2

32

32



3

0250000054

中学生心理辅导

1+1

1+1

32

16

16


45

0250000092

学习诊断与评估

2

2

32

32



56

教学技术能力

0250000017

生物学科课标研究与教材研究*

1

2

16

16



3

 “*”号为必

修课程

0250000055

生物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2

2

32

32



4

0250000015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

1.5+0.5

2

40

24

16


6

0250000096

微格教学诊断*

1

2

16

16



6

0250000091

高效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2

2

32

32



78

0250000018

三笔字技能

1

3

36

36



23

0250000021

高级课件制作

0.5+0.5

2

16

8

8


78

0250000024

案例教学理论与方法

1

2

16

16



5.6

0250000137

教师教学表现力

1

2

16

16



56

0250000098

智慧教育

1

2

16

8


8

78

0250000100

微课设计与开发

1

2

16

4


12

56

0250000104

课堂观察与诊断

1

2

16

16



67

教育研究能力

025000002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1

1+1

32

16

16


5

 “*”号为必修课程

0250000026

质的研究方法

1

2

16

10

6


滚动开设

0250000077

SPSS应用

0.5+0.5

1+1

16

8

8


滚动开设

025000013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

1+1

1+1

32

16

16


5

教育实践能力

0250000080

教师面试技巧

1

2

16

16



56

 “*”号为必修课程

0250000031

教育见习*

2






456

0250000032

教育实习*

7






7

0250000033

教育研习*

1






7

注:标注*的课程为必修课程,共25学分;其余为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身发展和实际需要修读相应的课程。其中教育基本理论、心理教育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模块的学分为专业方向课程学分,教育实践能力模块的学分为实践教学课程学分。

(七)学位课程及修读要求

 1. 学位课程名称

动物学    植物学    生物化学B    细胞生物学A    遗传学

 2.学位课程修读要求

学位课程是本专业最核心的课程,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学位课程必须要有准确的课程目标,系统的课程经验,有效的实施方案、科学的评价方式,在充分保证学时学分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方式切实提高学位课程教与学的要求与质量,为专业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六、第二专业课程证书学分要求

修读生物科学第二专业课程证书,须修读本专业大类平台课程8学分(包含选修1学分,必修7学分),必修课程48.5学分(包含专业核心课程34学分,实验必修课程14.5学分),选修26.5学分(包括教师教育课程必修1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等12.5学分),基础性实践7学分,学分合计9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