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通知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拓宽科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共同倡议下,由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设立了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竞赛分为科学探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两个赛道,每年举办一届。现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条件
1.参赛对象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本、专科生,参赛资格由所在学校确认,报名时须为在校生。
2.参赛团队
科学探究类每支参赛团队由1~2名指导老师和不超过5名学生组成,每位老师当届指导的参赛团队数最多不能超过两支,且作为第一指导老师的只能有一支参赛团队。创新创业类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每支参赛团队由1~2名指导老师(所有指导老师必须在成果或作品中有署名)和不超过6名学生组成,每位学生最多可参加当届竞赛创新组和创业组各一个项目,且只能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
二、参赛细则
1.时间安排
科学探究类:
2022年9月13日,下发竞赛通知,开始网络报名。
2022年11月30日,网络报名截止。
2022年12月31日,研究综述和实验设计上传截止。
2023年3月31日,报名费收费、缴费凭证上传截止。
2023年6月30日,实验记录、论文、心得上传截止。
2023年7月,网络评审和省赛。
2023年8月入围项目参加全国决赛。
截止时间均为当天24点。
创新创业类:
2022年9月13日,下发竞赛第一轮通知。
2023年1月上旬,下发竞赛第二轮通知。
2023年2月1日-5月3日,网络报名(申报系统将于2023年5月3日24:00关闭)。
2023年5月上旬,报名费收费、缴费凭证上传截止。
2023年5月中旬,资格审查。
2023年5月下旬6月上旬,网络评审。
2023年6月中下旬,省赛。
2023年7月初,入围决赛项目公示。
2023年7月下旬或8月初,全国决赛。
此轮通知为创新创业类赛道首轮通知,详细时间安排、缴费说明、竞赛规则等以第二轮通知为准。
2.竞赛分组及内容要求
围绕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鼓励跨学科领域,开展自主性设计实验或野外调查工作,寻找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与生命科学领域有关的调查、监测、检验、检疫、 诊断、分析、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各参赛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或野外调查,记录实验或调查过程,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形成作品,撰写论文。
创新创业类:
创新组:生物、食品、医学、药学、农学、环境等相关专业在校本、专科生参加创新实验取得的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学术论文(应为已发表或已录用学术论文,如为综述类论文或会议论文摘要不可以申报大赛)、发明专利(已受理申请、公开、授权)、软件著作权等。参赛选手之一须为成果的前三贡献者(共同作者按自然排序的前三位)。创新类作品重点关注其科学性与创新性、规范性、申请学生的贡献度。
创业组:参赛团队需完成一份具有市场前景的生命科学相关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创业计划书;创业组分为实践类和创意类,实践类项目成员之一须为公司股东(若仅有指导教师为股东,不能作为实践类项目)。创业类作品重点关注其技术创新与经济性、规范性、申请学生的贡献度。
三、网络评审标准
科学探究类
网络评审的总分为100分,包括立项报告20分、实验记录50分、论文25分、心得5分。
创新创业类
(1)本届大赛作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申报。
(2)创新组提交材料:报名表、作品申报书、佐证材料(包含发表论文、接收函、专利证书等)。
(3)创业组提交材料:报名表、作品申报书、佐证材料(包含创业计划书、专利证书等,实践类项目需附营业执照和有效股东证明等)。
(4)参赛学校可申请学校管理员账号,申请方式详见创新创业类赛道第二轮通知。
四、奖项设置
科学探究类
设置一等奖2%、二等奖4%、三等奖10%、优秀组织奖等单项奖。
创新创业类
设置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总获奖比例不超过35%。单项奖将设最佳报告奖、优秀报告奖。
优秀指导教师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级别根据所指导的参赛队奖项级别确定。
优秀组织奖比例占参赛高校数的15%,同一高校组织参赛项目数不少于5项,并至少有一项进入决赛,根据各高校的大赛成绩得分、参赛组数得分和大赛组织情况得分综合评定。
五、具体申报事宜,请查看《关于举办“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通知》附件1
附件1:关于举办“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通知.pdf